借船出海 借梯登高

发布时间:2011/7/26 点击:523

 

 借船出海  借梯登高

        2003年曾到烟台东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星)考察,曾为其艰苦创业的巨大成就而惊叹!那

时,与位居世界500强的日本电装公司合营的汽车空调器已在行业中崭露头角,钕铁硼等新材料开发也已初露

端倪。2002年,总公司曾在烟台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并作出《关于学习东星精神的决定》。

        8年过去了,再到东星,2天多的现场参观和座谈,深感震撼!八年巨变,令人钦佩!诸多启迪,受益匪

浅!东星在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又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到开拓创新的一个新时期。

        东星原是吉林小山沟里的一个军工企业, 1993年全厂职工家属7000多人整体隔海跨省搬迁到烟台开发

区。当时工厂已经连续四个月发不出工资,面对着一片荒芜的沙滩,在东星总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咬紧牙关,缩紧腰带,顽强拼搏,迎来了二次创业的良机。尽管此前他们已经多年

从事研发汽车空调器,但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惨痛的事实教育他们,要想奔高端产品,以他们目前的实

力,必须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终于,他们抓住了时机,争取到了同世界汽车空调器的翘楚、名列世界500强

的日本电装公司合资经营,成立了烟台东星电装有限公司,打响了二次创业的第一仗,并以其优良的产品和优

秀的服务很快赢得了汽车业界的青睐。2010年,他们的车用空调压缩机产量已经达到90万台,在占有国内高

端汽车市场的30%,在工程机械空调领域市场份额达到40%;此后东星自主开发空调管路产品,分别在烟台

和广州番禺设立了工厂,如今已经给电装、法雷奥、贝尔这世界车用空调排行前三的大系统配套;2005年东星

又和东星总公司、北汽福田合资在北京密云成立了新的车用空调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车用空调器,并且成功

实现了在电动空调领域的突破;东星还同韩国的大韩烧结金属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东星大韩粉末冶金公司,

以先进的粉末冶金技术生产配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家用电器等的粉末冶金产品,畅销国内外;还同包钢

稀土研究院等单位合资成立了烟台东星磁性材料公司,产品主要用于风力发电、核磁共振、电子器材、手机、

电机等诸多领域,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尽管钕铁硼产量达到2600吨,比2002年翻了近10倍,品

种规格更是大大增加,但仍然是供不应求;他们的销轴、油缸套等机械加工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工程机

械制造商卡特彼勒的长期合作战略供应商,产品行销十几个国家,打开了通向世界各国的通道,现在东星

公司已经成为横跨多种不同高新技术行业的“小巨人”。

        东星已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合资企业做一个,成一个,这当然由于他们决策的正确,符合国家

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调整的大方向,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双赢,而且还取得了合作方的高度信任与尊

敬;他们的产品获得了客户的满意和好评,在不断增加的订单面前,他们只能以变应变。在各个厂区,不仅看

到紧张而有序的生产场景,也看到了一些厂房在扩建、新设备在安装的场面。他们还正在谋求进一步扩大产

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我们不应只看到他们头上的光环,更要探寻他们成功之道。其实,他们合资的道路并

不平坦,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们在艰难险阻面前不埋怨,不畏惧,不气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产生

分歧时,他们善于化解矛盾,既能坚持原则,又能换位思考,以他们的诚信、坦率和主要领导人的人格魅力,

赢得了合作方的高度信任和尊重,不仅成为事业上的合作伙伴,而且还结下了真诚的友谊。在与电装的合作

中,他们认真领会日方的经营理念,真心实意地学习日方管理经验,在有的员工感到日方的某些要求近乎苛求

时,他们却认为这种不同文化间的冲撞有利于打破原来比较僵化的固定思维模式,引导员工反求诸己,从而使

员工们领悟到精细化管理的真谛,自觉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改进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融进自

己的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创新。烟台东星空调管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东星在阔步前进! 但他们始终保持紧迫感,危机感。一方面抓住机遇不松手,创造条件谋发展;另一方面

又正视危机,努力化危为机。我们深信,有坚强有力、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有勤劳智慧、甘于奉献的员工队

伍,再有各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得道多助。东星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文章作者:东星总公司资深顾问  原冶金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董贻正